【職涯規劃】職涯目標與計畫-矽谷資料科學家與產品經理職涯,幫你成為一流人才,掌握人生!

Wendy Hsu
15 min readJun 28, 2021

--

Taiwan Data Science Meetup | 打造你的職涯系列 #1

最近在 Clubhouse 上面,有辦過幾次的職涯相關主題,發現大家在畢業時,以為一切很簡單,就是找份工作好好做。但在做了幾年後,我們愈來愈意識到事情好像不是這麼簡單。所以,與其毅與 Sam 討論開啟我們規劃「打造你的職涯系列」。

我們會以 Clubhouse 方式,邀請業界相關的朋友來跟我們分享,再整理成文章,希望可以給大家作為未來職涯的參考!

目前選定的主題:

  1. 職涯目標與計畫 ( 6/5 )
  2. 人脈 People Around You
  3. 如何選公司與產業,應該如何選?
  4. 個人品牌
  5. 如何調整心態
  6. 如何定期回饋與優化你的職涯計畫

請大家記得加入Taiwan Data Science Meetup Facebook 社團 /Follow wendy whisper,以免錯過後續活動!!

接下來就進入正題了!!

不管你是資料科學家還是產品經理,訂定目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!!
所以我們就要從訂定自己的職涯目標開始聊聊。這次我們邀請到矽谷阿雅,來分享他一路的由數據分析師到產品經理,最後成為創業家的故事。當然其毅與 Sam 也會一起主持,由主管面向(其毅) 與資料科學家面向(Sam),來跟阿雅進行討論!

From: unsplash

(接下來會用綜合方式記錄,有點像是把對談內容整理成文章)

那在進入正題前,我們先來暖身一題,在面試常被問到的問題:

你未來 3 到 5 年,你覺得你會在哪裡?

在回答這個問題前,大家可能要先想想為何公司要問你這個問題? 面試問題背後的意涵是什麼? 而針對這題目,其實公司想要了解的是公司與求職者合不合適,什麼意思呢?

公司其實期望的是在面試過程中,找到理念相符的人,提供他們適合的職位,讓求職者的能力得以發揮,在公司中能好好發展,為公司創造價值。從招聘經理的角度,則是想要了解求職者是不是有想要去了解與學習公司的需要是什麼? 了解目前公司的情況與階段,找出能夠貢獻的地方。這些都是回答時,很好切入角度。而從這個問題中,大家也可以了解自己跟公司適不適合。

訪談中,阿雅也示範了他面試 Facebook 所給的答案:

之所以加入 Facebook 主要是因為,過去已經在大型零售與電商有經驗了,所以想要試試看全科技領導公司。而 Facebook 當時想找阿雅加入的專案是在發展中國家設置 WiFi 讓他們使用網路相關的專案,他們需要的是具備產品開發與行銷經驗的人才,一起與當地電信業者合作,把網路帶向世界。工作的內容也包含了一些網站的製作與設計,最終目標是要將這些用戶導回到 Facebook 。而阿雅當時,已經經歷過數據分析、行銷以及產品管理的經驗,而且他當時的目標也是要以多元角色的領導人發展,剛好符合了 Facebook 當時的需求。

聊了這麼多,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吧~

什麼是職涯目標 (Career Goal) ?

首先,我們請其毅跟我們講講什麼是職涯目標,職涯目標的概念包含如何看待與思考自己的生涯規畫,裡面也會包含了職涯階梯 (Career Ladder)、選定行業與職位等的一路發展。以前,很多人都以為畢業找一份好工作,然後慢慢發展,工作了 30 年,你就可以退休了。

不過,現在這種做法已經不是那麼合時宜了。現在我們很難去預測,一個工作與公司會一直存在,因為技術不斷的變化,而整個產業的變化更是十分的快速。兩年前,有人說 AI 在 2050 年前,會取代 8500 萬的工作機會。而過去一年半,在疫情的影響下,企業加速變化,企業開始以新的模式工作,並重新規劃資源的設置,造成很多工作機會流失與轉換。很多在矽谷的工作,也漸漸變成了全球性的工作,企業開始招募全球人才,而對於這樣的變化,讓求職者也有更多的機會。而大家也要做準備,以迎接這些變化與機會。在這邊也要跟大家推薦「聯盟世代:緊密相連世界的新工作模式」,現在是把公司當做一個團隊的概念,一起達成目標,為公司創造價值,大家有空也可讀看看了解這種工作模式。

每一份工作跟職涯目標的關連?

【阿雅的故事】 了解自己擅長與喜歡什麼,並創造自已價值觀與願景連結

會一半,學一半。就像大人學 Bryan 學長說的,就像是滾石頭,當你先會了一點點,滾了一圈又一圈,過了很久就發現已經滾過河了。在過程中,會有所學習,你的目標也會因為你看到的世界有所改變。

阿雅在剛由西北大學研究所畢業時,一心想去媒體公司工作,但在接觸到客戶廣告分析,他想著是不是有更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客戶達成目標。帶著這個想法,他後來轉進 Sears ,學習透過數據分析,然後再到個人化廣告,由於想著個人化這個概念是不是可以嘗試到網站上,就到了產品部門去了。而當時手機漸漸成為趨勢,所以就到 Target 手機部門,慢慢往上,也不斷的學習。然後又想到,如果能做做全球性的產品也很好,就加入麥當勞做點餐 App。而在嘗試了各種數位相關產品後,覺得其實應該加入科技公司看看,就加入了 eBay,後來就加入了 Facebook。其實在過程中,阿雅也學習了 Coding 並再念了 MBA,透過不斷的學習,準備好面對每個機會。

而在這個過程中,阿雅也更了解自己

  • 阿雅的願景是「幫助大家成為更好的自己」,他說他有時會覺得自己好像假冒出來,透過租衣他得到了信心,而阿雅也想幫助大家得到更多的信心,幫助別人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  • 其實很常在做 0 到 1 的專案或產品,而且他也滿喜歡的,但在做了這多的公司的 0 到 1 。也該有一個自己的 0 到 1,哪怕只有 0.0000001% 的機會成為下一個 Google,我也要去做!

其毅的故事在新創中得到更多學習,成為公司策略決策中的一環

從顧問公司到新創,而後加入eBay 再到 LinkedIn,但同時也不斷的與新創互動像是 SparkLab、Appworks 。在 LinkedIn 是著在比較 Hands on 以及全球團隊的組建經驗。Linkedin 則是學習如何在經費下招募人才組建團隊、做出 MVP 以及快速 A/B Test 。在這些大公司的經驗後,想嘗試到新創中,在新創中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學習與思考方式,最小的經費中招到人才及做到想要達成的目標,所以選擇新創。

【Sam 的故事】透過工作與了解產業,找到自己的目標

在日本念書時發現在資料科學的趨勢,並同時自己不斷學習,找到相關工作,在工作也學習企業文化跟思考職涯發展。此外,也不設限自己,學習前後端的職能,並且多多向人請益。進而設定未來目標,知道如何補足自己缺少的東西。而未來3–5年,Sam 希望能夠如何帶領一個團隊成為主管

【分享重點與 Q&A 摘要】

  • 每份工作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,是不是這份工作能否幫助自己成長 ( 當然你還是要能幫公司創造價值,才能是一個好的 Fit )
  • 是不是有助於長遠目標或個人的核心價值,例如: 這份工作能否幫助自己成長,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願景或目標。
  • 其實,在每一次工作轉換的當下,對講者們來說都是個抉擇,雖然現在講起來好像雲淡風輕,但其實每次都需要很大的勇氣。其毅也提到 Linkedin 的精神有提到,Take intelligent risks and dream big (Reid Hoffman: Entrepreneurs Take Intelligent Risks),有風險,才有可能完成更大的夢想。
  • 而也有人提問到,信心不足的問題,擔心自己因為公司的政策多元化,而聘用自己。但講者們也說是到,其實公司還是要找適合的人,或許最後適合的有 3 個,有 1 個剛好符合為公司多元化需要聘顧的人才有影響,但其實你就還是那個能夠勝任且符合期待的人。
    另外,阿雅也提到,賺錢就是在燃燒你自己,得到錢是因為你的專業,但如果你一直在燒你的會東西,就不可以有什麼改變。對於下一份工作,大家不妨可以這樣想,下一份工作會到帶你什麼,你自己想要的又是什麼?
  • 如果想更了解自己,也可以去找一些資源跟分析來做看看,Wendy 有提到的衡量分享 (->LINK ),大家有空也可以做看看,其實了解自己跟探索自己也是很重要,不然我們也很難知道到底我們會喜歡怎樣的工作!
  • Mange your experience and career! 其毅跟阿雅也都提到了他們在學校教學或是輔導別人的經驗。阿雅提到了杜威的故事,在大學主修材料系畢業後,他想從事數據相關的工作,阿雅介紹他去中國 eBay 實習,然後申請到美國的學校,在學期間又以 eBay 實習時的人脈,找到其他實習。不斷的累積,現在進入了 Facebook 擔任數據工程師。這些都是一步步累積起來,大家可以看遠一點,從小一點做起,只有跟目標有關的經驗,就會是很好的學習。
  • 主動詢問,得到機會。如果當一個實習職缺上去,你必需要跟全世界的人一起競爭。事實上,你要的不是個實習,而是一個經驗。阿雅分享了 Jenny 的故事,Jenny 為了想要取得產品管理想關的經驗,他找到阿雅,並告訴他,他只是想要學習取得經驗,即使沒有薪水也沒有關係。Jenny 加入 eBay 後,他勇於嘗試,幫忙團隊,即使是幫老闆報銷這種無聊的工作,他都自願去幫忙。就這樣 3 個月後,當團隊裡有缺時,老闆自然就想到了他。而 Jenny 就這樣做了 10 個月無償的工作,還自己花了錢去學習 Coding 像是 SQL 。而當團隊中真的有產品經理缺時,老闆也選擇錄用他,而不是外面有 5 年經驗的產品經理。所以,大家也可主動詢問,持續準備,勇於嘗試。

下下份工作是什麼?

在大家進行職涯目標設定時,很常聽到的建議是下下份工作會是什麼,透過明確化下下份目標,可以讓我們現在就開始做好準備,往目標更靠近。

阿雅好好完成一件事,盡力去做

在未來 7 到 10 年間,或許公司可以做好,然後賣掉或是上市。又或許做不好,但一直 Pivot ,做更多的嘗試。不過,都秉持盡心去做一個里程碑的信念。

此外,阿雅也分享,大家也可以想想你在職涯中你喜歡或是擅長的角色又是什麼? Driver? Enabler? Support? 阿雅在過去經驗中,自己比較喜歡當 Driver ,而在當了 Head of Product 後,喜歡在沒有東西的時候看到未來,協助團隊,這也是我喜歡的角色。其實一開始,阿雅並沒有想要創業,但也因為這樣的特質,機會來的時候,阿雅他就一口答應,與 MBA 的同學一起,創造屬於自己 0 到 1 的產品 Taelor。

而在 Facebook 時,一開始其實是產品行銷的工作,但因為對於策略與市場發展比較有興趣,才轉到產品管理的角色。而這也跟阿雅目前的創業經驗相輔相成,產品管理對於策略與市場了解,對於創業更有幫助。大家可以在工作中了解自己的特質,以及自己擅長的工作。

而在人生規畫,把公司做起來,有機會的話,阿雅想到歐洲發展,再多看看這個世界。

其毅幫助新創出場,培育 Data 人才

近年來,專注於幫新創出場,由於做了很多的 0 到 1 ,想嘗試看看 1 到 100 的過程。而目前也有在學校教課,期望花更屬的時間培育人才,希望不只專注在一家企業發展,而是能夠帶動整個 Data 相關的產業與人才的發展,創造未來 20 到 30 年 Data 的世代,是其毅目前關注的重點。

阿雅分享: 過去經驗與創業的關係

Taelor 人工智慧相關男性服裝租賃品牌,目前只有在美國有,模式是每月 59 美元,每月會寄給你兩個盒子,每件盒子中有 4 件衣服。有人工智慧與穿搭師幫你選好衣服,用戶也可自己選衣服或是提供反饋給平台。

共享經濟,不一定需買下來,對於想嘗試新東西,或是不想思考每日穿搭的人,又或是不想洗衣服的人是一個適合的服務。與目前市面上的產品的差異化在於,特別給不愛穿搭,不愛時尚,目標導向的族群。

環保、永續發展及共享經濟的理念是未來發展的趨勢,Sequelor Economy 循環經濟。而在 eBay 、Target 、Facebook 工作時,阿雅也看到這個趨勢,但是沒看到現在產品以不喜歡購物與對穿搭沒興趣的人,也沒有很多人是以目標導向來打扮自己,而這也是與目前市場上產品的差異化。而阿雅在過去 5 年,也是使用租衣服務,沒有再買過衣服,透過租衣也得到一些信心。而阿雅相信,世界未來是往環保這個方向走。

此外,租賃也提了一個很特別的數據,因為他不再受價錢的影響,不用買下來再告訴你我喜不喜歡這件衣服。而且,以前衣服賣出了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但現在透過 Taelor ,可以提供反饋,回到衣服的平台。再來,人工智慧比較難做的部分是,用戶每週的目標與行程的改變、用戶所在的地方的天氣,如何進行搭配。而人工智慧而可以用在什麼地方呢? 像是人會租或是買什麼樣的衣服, 上身與下身的搭配,採購價格區間都是可以透過人工智慧進行協助的地方。

歡迎在美國的朋友試用阿雅公司的租衣服務,輸入優惠碼: freetrail

如果早一點知道的話,現在的我會不會變得更好?現在的你認為很重要,一定要跟大家分享的是?

其毅的話: 大家要把握各種學習的機會與資源,準備好自己,把握機會

像是阿雅的書就是很好的參考。而在未來或許大家會看到更多這種全球性的職缺,如何找到機會,並與全球的人競爭。其中,最重要的一個技能就是軟技能 (Soft skill) 如何與人溝通,怎樣的管理完成工作,就如阿雅之前的分享。

而在現在有這麼多的資訊平台,大家怎樣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,幫助你作為 Career Coach,找到 1 到 2 個好的 Career Mentor ,得到適合的建議與回饋,我們下一集也會討論更多的 Network ,怎樣由週遭的人得到反饋,幫助你成長與加分。怎樣透過 1+1 大於 3 是非常重要。

未來,不再侷限於台灣與美國,而是一個全球化的工作,大家要能夠有全球化的 Mindset ,才能準備好,把握機會。

阿雅的話: 你要好好做一個工作的話,就要忘記你在做那一份工作。忘記你的角色,站在你的上一層思考。

不要只想做好自己現在手上的工作,而是要去想你的團隊與公司策略是什麼? 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? 這個困境是為了幫誰解決什麼問題? 怎麼解決會比較有效? 想出來之後可以跟團隊討論分析,再以我的角色去看看這個裡面有什麼事情是我可以幫忙的,可以有什麼貢獻。以不同的 Level 想事情,以主管或老闆的角度想事情。通常困難不是完成一個解決方案,而是有問題後,如何去想出一個適合的解決方案,當你忘記了自己的角色,你就可以幫助那個決策者去思考。當大家遇到問題的時侯,自然而然就會想到你。

臺灣人才面試美國或是海外公司的優勢或是問題可能會在哪邊?疫情過後,是否會是台灣未來在 Data 相關發展機會?

聽眾 Jasper 分享,目前在 Amazon Japan 擔任 Data Engineer ,曾在樂天也工作過,並會接觸到團隊招募的部分。他分享了過去面試台灣人才的經驗,覺得在硬實力部分充足,但到了最後一關,在溝通方面的表現,卻較需要加強。Jasper 也說明,在公司中即使你是 Individual Contributor ,對於公司與團隊發展,以及策略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,所以具備足夠的英語溝通能力是相當的重要的。

阿雅也提到,如果是對人才不用怕沒有工作:

  1. 專業: 具不具備工作所需要的技能,以產品經理來說就像是產品需求清楚及產品藍圖。
  2. 產業經驗: 有沒有從事相關工作的經驗,像阿雅的公司就會對於有時尚、訂閱制產品、人工智慧或做過消費者經驗的人才有興趣
  3. 進退應退的能力: 不是說只有英文好,而是溝通的能力。了解真的產品與團隊運作的方式、Remote 相關經驗有沒有產品 0 到 1 的相關經驗等,證明自己能夠在這樣的公司與環境下順利完成工作。

參考資料

  • 阿雅好書推薦 - 矽谷阿雅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!
    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
  • 阿雅好書推薦 - 詳見 Medium 推薦書單
  • 其毅推薦 - 新工作模式的 Mindset
  • 阿雅大人學課程
  • Wendy 提到的自我衡量方式

--

--